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篇
  14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精准测度农村空心化程度、揭示东北黑土区县域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于因地制宜整治空心村、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农村多维空心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研究区,测度农村多维空心化水平及其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农村多维空心化是人口、土地、经济等乡村地域系统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农村空心化程度普遍较高,村域和乡镇空心化差异明显,经济空心化水平整体高于其他维度。流出人口比重、人均纯收入、耕地流转比例是影响农村空心化的主导因素;(3)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空心化相互作用强度整体较高,呈低水平协同演进;两两之间的协调状态差异明显,其中“人口—土地”空心化协同性最差。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比重高效益差、农民收入水平低等是农村空心化及内部要素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为系统构建农村地区各要素的耦合格局,提出了分区整治、完善农村制度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22.
为明晰土壤盐渍化多维空间分布特征、水盐耦合关系,以环渤海平原的山东部分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测和室内分析获取数据,基于经典统计方法对土壤水盐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GIS软件分析土壤含盐量、含水量的二维空间分布,GMS软件可视化分析土壤盐渍化三维空间分异特征;构建土壤水盐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水盐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含盐量中位数为2.08 g/kg,以中度盐渍土为主,土壤含盐量整体呈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趋势,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5.38%,全区域较缺水;(2)二维空间上,土壤含水量<20%的面积为17 519.48 km2,共占86.64%;表层(0—20 cm)土壤含盐量以轻度盐渍土为主,面积为10 051.87 km2,占总面积49.71%。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均呈自南向北增加趋势;三维空间上,土体盐渍化分布类型以均质型、底聚型为主,局部存在表聚、两端集聚类型,土体盐渍化分布特征复杂;(3)东营区以北区域水盐耦合度多>0.66,以南区域(除平度、莱州市外)耦合度多为0.40~0.66,形...  相似文献   
223.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4.
The Gill Oxygen Limitation Theory (GOLT) posits that a mismatch in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stemming from geometric constraints on gill surface area limits metabolic rate and energy available for biological processes. This theory has been suggested to explain numerous phenomena observed with warming yet is based upon a relationship among maximum size, growth, and gill surface area established over 40 years ago. However, the metric used in this relationship to characterize gill surface area, gill area index, fails to capture the known variability in the scaling of gill surface area and is biased by the sizes at which gills were measured. Here, we revisit a central prediction of the GOLT, asking four key questions that examine limitations in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We find that gill area index does indeed explain variation in growth performance across 132 species of fish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strikingly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across 42 species. Yet, we argue that gill area index is not an adequate measure of gill surface area because (1) gill surface area ha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size and, thus, changes ontogenetically as an individual grows over time and (2) because it is based on mean estimates of both gill surface area and body mass. Indeed, we show that the value of gill area index for a given species is variable depending on how it is calculated. We therefore suggest a pathway forward for assessing whether gill surface area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xplaining variation in growth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25.
管伟  徐兆礼  严太亮 《水产学报》2017,41(4):535-546
为探究福建中部近海鱼类生态类群组成的季节变化,采用非线性多维标度(NMDS)和相似性检验(ANOSIM)方法,依据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和夏季于福建中部近海3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类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出现鱼类40种,生态类群以暖水种为主,但暖温种比例为3个季节中最高(30%),且暖温种占该季鱼类总质量和总尾数比例分别为17.65%和16.96%。春季出现鱼类39种,生态类群以暖水种为主,分别占该季节鱼类总质量和总尾数的86.48%和94.52%。夏季出现鱼类61种,暖水种占绝对优势(56种),分别占该季鱼类总质量和总尾数的97.17%和99.35%。受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海峡暖流的交替影响,从冬季到夏季物种更替率逐渐升高,暖水种种类数和数量密度不断上升,并伴随着河口种消失、外海种出现。此现象与冷、暖水团交替影响这一海域时,鱼类进行相应的产卵、索饵及越冬洄游等有关。研究表明,福建中部近海鱼类生态类群和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可能由水团不断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   
226.
整理者认为《为狱等状四种》中“吏议”的主体为县吏,然县吏似无权参与案件的审判,而直接听命于郡守的都吏是有断狱和向廷尉奏谳的权力的,故“吏议”之主体当为都吏。一般认为“邦亡”指逃出国境,然从《癸、琐相移谋购案》可知秦人逃亡到南郡被定为“邦亡”罪,而案发时南郡早已划入秦版图之中,故知“邦亡”当为逃离秦故地,而非逃离国境。“邦亡”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秦国特有的称谓,秦统一后该词未见于文献之中。  相似文献   
227.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取得重大成就,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引入多维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洞悉食品安全治理难题。研究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区域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体制二元结构,不同二元结构下的差异较为明显。二元结构已是制约我国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多重维度的二元结构交织形成了食品安全的治理难题。鉴于此,在重视政府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引入社会共治理念是破解我国食品安全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228.
郭童鑫  姚晓华  吴昆仑  姚有华 《土壤》2023,55(6):1261-1271
采用真菌ITS区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NMDS、RDA和Mantel test分析,探讨青稞单作(Q)、豌豆单作(W)、青稞豌豆混作(Q×W)3种模式在不施肥(0NP)、低氮磷(LNP)、高氮磷(HNP)3种施肥水平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同时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并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稞、豌豆在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均呈碱性,且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不同试验处理下共检测到18个真菌类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63.5%~78.5%)、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3.6%~14%)、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1%~6.9%)为共有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Penicillium、Mortierella在青稞豌豆混作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可能是驱动土壤有机氮、磷转化为无机氮、磷的主要真菌群落。Bipolaris、Blumeria、Fusarium、Cladosporium为土壤真菌群落丰度最高的4种潜在致病菌属,在青稞豌豆混作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低于青稞单作和豌豆单作,混作模式在不同施肥水平下4种具有潜在致病性的真菌间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在LNP、HNP水平下混作模式根际土壤中的真菌丰富度(ACE、Chao1)和多样性(Shannon、Simpson)指数均低于青稞单作,混作模式在LNP水平下丰富度(ACE、Chao1)指数显著低于0NP水平,但多样性(Shannon、Simpson)指数高于0NP水平;从不同试验处理属水平下真菌群落相对丰度来看,混作模式可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通过根际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及α多样性分析,青稞豌豆混作模式较青稞单作、豌豆单作可增加根际土壤中属水平下Penicillium、Mortierella等具有溶磷、氨化作用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Bipolaris、Blumeria、Fusarium、Cladosporium等潜在致病菌群的相对丰度;相关分析表明,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是影响混作模式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